近日,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运动与健康研究中心陈涛老师与日本多机构合作团队,通过一项长达10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系统分析了老年人客观测量的身体活动及久坐时间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联,为优化老年人群健康干预策略提供了重要证据。相关研究成果以“Associations of objectively 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time with all-cause mortality in Japanese older adults: a 10-year prospective study”为题发表于运动医学国际排名第一的BMJ旗下期刊《英国运动医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中科院医学大类一区Top期刊)。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如何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延长老年人健康寿命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年发布的 《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建议老年人减少久坐时间并增加身体活动,但相关证据多基于欧美中老年人群,缺乏东亚数据支持,且对低强度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的健康效应仍存争议。
陈涛老师团队长期从事可穿戴设备数据挖掘与健康老龄化研究,其前期工作已探明身体活动强度阈值、久坐累积模式与老年失能等健康结局的剂量-效应关系,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行为营养与身体活动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老年学系列期刊A:医学科学》(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 Medical Sciences)等中科院医学大类Top期刊。此次研究创新性突破欧美数据局限,首次基于东亚人群可穿戴设备追踪数据,构建了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MVPA)健康效应的量化模型,为全球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了跨文化证据支撑。
研究团队对1,723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近10年追踪,通过三轴加速度传感计连续监测MVPA、低强度身体活动及久坐时间。中位随访9.9年期间,共记录336例死亡事件。核心发现如下:
1. 动则有益、多动更好:无论MVPA(单次持续≥10分钟或<10分钟)还是低强度身体活动,较高活动水平均显著降低死亡风险。MVPA保护效应呈非线性特征,每日80分钟时风险最低,此后趋于平稳;低强度活动则呈现线性风险降低趋势。
2. 久坐风险的条件性:校正MVPA后,久坐时间与死亡风险无独立关联;但久坐替代MVPA时,每10分钟替代量使死亡风险上升16%。
3. 行为替换的健康效益:每日将10分钟久坐或低强度活动替换为MVPA,死亡风险分别降低12%和11%。
该研究首次基于东亚人群验证了WHO指南的科学性,并为老年健康干预提供了新方向:在公共卫生宣传中,应优先鼓励老年人增加MVPA,但单独强调“减少久坐”需谨慎;对于活动能力较弱的老年人,即使从低剂量MVPA开始,也能显著获益。
*体育教学部陈涛老师为该论文独立第一作者。研究获教育部“春晖计划”、日本学术振兴会等项目支持。
Copyright@2018 同济大学体育部